
17474号陈葆棣《荷花双鱼》66×31.5立轴
17474号陈葆棣《荷花双鱼》66×31.5立轴
陈葆棣, 中国当代实力派花鸟画画家,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友好文化交流协会理事、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理事。 1947年出生,祖籍山东龙口。自幼酷爱绘画,19岁起入室师从著名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他继承先师王雪涛灵动、洒脱、清新感人的绘画风格, 并努力提高中国画传统功力和综合素养,绘画成绩斐然,深受瞩目。
陈葆棣,1947年出生,祖籍山东龙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中国现代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友好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自幼酷爱绘画,19岁起入室师从著名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是雪涛先生的得意弟子,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再传弟子。他继承了先师灵动、洒脱、清新感人的绘画风格,并努力提高传统笔墨功力和综合素养,在研究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中,树立了创新又不远离传统的绘画理念,现为臻纪签约艺术。
从事绘画几十年来,他坚守中国画传统,强调笔墨功力,注重文学修养。在国画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近年来,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八次入选并多次获得铜奖、优秀奖。为庆祝建国50周年与刘大为、詹庚西、郭怡孮、田镛、金鸿钧、霍春阳等共同创作巨幅国画《祖国颂》。作品《百花争艳》、《迎春》现收藏陈列于全国政协礼堂宴会厅,多幅作品收藏陈列于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驻外大使馆等国家政要部门,作品《国色》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名义作为国礼赠送韩国总统卢武铉。他的十余部个人画集和绘画专著在全国广为发行。
陈葆棣多年来积极拓展绘画艺术空间,他将陶瓷作为绘画的新的载体,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工美设计之优势,把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陶瓷工艺相结合,在陶瓷有限的创作空间,严谨、奇巧、精到,既保留了国画的水墨效果,又体现了陶瓷晶莹典雅的特质。他的花鸟画在陶瓷上显得更加灵动、传神,作品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深受收藏者的青睐。
成就.陈葆棣作品陈葆棣作品近年来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中,八次入选并多次获得优秀奖和铜奖。作品
1967年19岁入室师从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至82年先生去世;
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
1987年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
1988年作品〈铜鼎牡丹〉入选“全国青年美展”获二等奖;
陈葆棣作品陈葆棣作品
1995年出版《陈葆棣画集》第一卷;
1996年获国际友好文化交流协会颁发的“96年度国际文化大奖”;
1997年应邀为全国政协礼堂创作巨幅国画〈百花争艳〉现陈列于政协礼堂宴会厅;
1999年作品〈池静〉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
1999年作品〈凌波仙〉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
1999年作品〈薰风秀色〉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建国五十周年画展”获优秀奖;
1999年作品〈荷塘清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迎澳门回归中国画精品展”获铜奖;
1999年作品〈素馨清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世纪.风情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199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0年作品〈故园情趣〉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1年出版《陈葆棣画集》第二卷;
2001年应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编著出版《新编芥子园画传.水族篇》;
2002年应中国和平出版社之邀编著出版当代名家画谱丛书《陈葆棣写意鱼画谱》;
2003年作品〈国色〉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名义作为国礼赠送韩国总统卢武铉;
2003年烟台电视台录制专题片〈不断求索革新之路--记花鸟画家陈葆棣〉;
2004年应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编著出版《任伯年名画技法解秘》;
2005年山东电视台、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时代美术专题片《畅游笔墨写真情--记花鸟画家陈葆棣》;
2005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名家名画---陈葆棣诗书画作品集》;
2005年中央电视台数字电视频道录制〈话里话外名家谈〉陈葆棣专题片;
2006年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中国画精品系列《陈葆棣写意花鸟作品选》;
2006年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陈葆棣写意牡丹画法》;
2006年为外交部驻格林那达大使馆作《畅游》《春光明媚》为比利时大使馆作《玫瑰》;
. 折叠 陈葆棣画鱼.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李苦禅画鹰、王雪涛画牡丹......但凡看见这些经典墨宝,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想到作者。这些大师在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题
陈葆棣陈葆棣
材中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成为后辈艺术信徒永远的膜拜。1967年入室师从王雪涛先生的陈葆棣,花鸟虫鱼无一不能,无一不专,其艺术成就虽然不敢与大师攀附比肩,但他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早已出类于同辈画家。
陈葆棣长于画鱼,尤其是神仙鱼,这种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精灵,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才传入我国,故前人很少涉猎,陈葆棣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画鱼的经验,经恩师王雪涛先生要画“精”画“绝””的教诲,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来自异域的观赏鱼,熟知书画的人见到神仙鱼就会想到画家陈葆棣。清人沈宗骞《芥舟求画篇》中说:“国画家从事笔墨,初十年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规模初备,又十年神理少得,二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此其大概也。”陈葆棣对此颇多感慨:“余学画四十载,深信斯言不谬。如今年逾半百,丹青见老,精神始出。习画之人自我修炼实属不易,十年一台阶,几十年方有成果,这其中之甘苦非一般急功近利者所能领略1
前几天我去拜会陈葆棣先生,在陈家朴实典雅的客厅中,一幅《水中神仙》仿佛使人置身水晶宫般的世界。
畅游其间的神仙鱼,拟人般的些许俏皮,十分传神,盛夏之时令人顿觉清爽许多。王雪涛先生的作品以灵俏、洒脱、清新、简妙著称,陈葆棣显然是得了先生谪传,在水草之中遨游的神仙鱼,清丽娇俏、轻盈快捷,姿态曼妙有如在水中舞动的精灵。在画室墙上刚创作完成的花鸟六条屏墨香尚存,葡萄墨气淋漓;牡丹雍容富贵;水仙高洁典雅;兰花香远清幽;石榴灿烂热烈;荷花娇艳欲语,画幅中深浅浓淡的变化,营造出精妙的意境。
我们常说,书如其人,画如其人,陈葆棣的为人和其作品一样,儒雅、内涵,不事张扬,一派典型谦谦君子作风。说到恩师,他满怀感激之情;说到同道,总
陈葆棣作品陈葆棣作品
说人家的长处;对待学生、来访者,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气韵生动,这些自然得益于书法,画家善书者其画方得笔法之妙。中国画讲意境,这些自然得益于文学素养,画家能文者其画方有意境。陈葆棣常说:“不读书不习字,难医俗气、匠气,更难医浮躁之气”。在时下“包装”、“炒作”之风弥漫画坛之时,陈葆棣仍然能静心“修炼”,实属难能可贵。
时下,陈葆棣正值创作盛年,在艺术品市场上,陈葆棣的作品非常“受宠”,人气颇旺。对此他的心态很平和:“书画高雅事,贪痴即商贾,过于贪恋金钱必然失去书画高雅的本意”。艺术的魅力来自艺术创作者的人格魅力,陈葆棣就像一条“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在艺术的海洋里执著的遨游。
. 折叠 画家艺评.
[2]陈葆棣秉承老师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思路,又受到徐渭情绪化表现手法的启示,还有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从各方面给予的影响,决定了陈葆棣最终形成的花鸟画面貌气象万千,且多巍然昂扬之态,其笔势婉约、泼辣,富于动感,其不逾规矩的勾线、点、泼染充满笔情墨趣。走进他的花鸟世界,我们便走进了他邈邈云天般广浩、幽幽秋水般清寂的内心,在那如诗的画境中,我们感受到羞草娇花的妩媚、莺歌燕舞的欢跃、梅兰竹菊的品格、瑞花珍卉的风神,他的一点一墨、一花一鸟似乎都蕴藏着生趣、天趣、情趣、意趣,无不富有深邃、率真、飘逸、空灵、流动的生命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