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名人字画电话:13521205815
搜索
作品分类
热门作品
联系我们
手机:13521205815
电话:010-63517989
微信:bjdh88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绘画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绘画作品
林忠阳【竹报平安】

编号:02802号
作者:林忠阳
名称:林忠阳【竹报平安】
价格:已售出
尺寸:68x136

02802号林忠阳【竹报平安】68x136托片已售出

林忠阳,林忠阳,1947年生于厦门,196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国家高级美术师,副教授。中共党员,央视百家讲坛特邀讲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获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奖,曾被评为“感动厦门”十大人物。厦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级美术师教授,在国风书画研究院福建分院暨福建省国风书画研究院创作基地作《两袖清风》中国画。


【走进老侨房,聆听新故事】之文确楼——护好侨胞的“根” ,让后代记得“家”


华人号:侨眼看集美

集美浔江畔,嘉庚公园旁,有一栋兼具东西方特色的侨房,叫“文确楼”。楼主人陈文确、陈六使兄弟是继陈嘉庚、陈敬贤兄弟之后,又一对集美乡贤的佼佼者。2005年,陈六使的儿媳张梅等陈氏后裔从海外回乡观光谒祖省亲,看到这栋近七旬楼龄的祖屋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伤感地说,房子是祖辈留下的“根”,如果“根”没了,以后拿什么传给后代关于家的记忆?

今天,我们邀请央视百家讲坛特邀讲师、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政要讲述陈嘉庚精神的林忠阳老师走进文确楼,探访这座老侨房的前世今生,体悟陈氏后裔护爱祖屋所蕴含的嘉庚精神。

林忠阳,1947年生于厦门,196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国家高级美术师,副教授。中共党员,央视百家讲坛特邀讲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获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奖,曾被评为“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后裔久居海外 祖屋由政府出资修缮


走近文确楼,林忠阳老师说,它也是中西合璧,屋顶像戴了一顶斗笠,下面楼身就像穿着西装。西洋式的楼道非常的宽敞,通风透光。我们闽南的建筑很少有这样的,这就是侨房。它有很多图案,你看看,雕龙画凤,非常精致。其中,外墙是用水泥加上本地海蛎壳,建得非常坚固。

文确楼由集美人陈文确、陈六使所建,为同胞七兄弟共有。兄弟俩下南洋经商发迹后,挂念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1937年在集美修建了这座楼,作为回乡居所。文确楼位于集美浔江路115号,占地约300平方米,日寇侵占厦门期间曾被炸毁,上世纪50年代初曾修复过一次。

由于陈氏后代都生活在海外,文确楼委托家乡亲戚代为照看,长时间无人居住,受风雨侵蚀,几成危楼。在集美区侨联和集美街道的协助下,居住海外的陈氏后人回到集美,经协商,正式将祖屋托付集美街道代为维修和管理、使用,后来又捐出产权。林忠阳说,为了慎终追远、弘扬祖德,陈氏后人重修祖屋,家乡人民都为他们感到骄傲。

依照原来样貌,集美街道出巨资进行修缮、加固及装修,使之重焕了光彩。我们看到,文确楼坐北朝南,由前后两栋三层的主、副楼围合而成,融合了西方建筑和闽南建筑元素。大门前有古厝式的凹形门廊,二层正面为西式的横向宽敞柱廊,楼顶正中为观景平房,四周环绕绿色琉璃瓶栏杆。房顶盖以四面坡加两侧山头的西式屋顶。林忠阳提示说,闽南大宅通常只有一个天井,文确楼有两个天井,显得很大气。


弘扬楼主人事迹 华侨危楼变身展馆

重修后的文确楼设立“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于2013年10月22日集美学村百年校庆时重新开放,向人们展示陈氏兄弟热爱家乡、奉献社会的一生。 看到危旧祖屋维修一新,参加开馆典礼的陈氏后人流下了热泪。

走进文确楼内,我们看到的是“华族翘楚,乡贤楷模”八个铜雕大字。一楼左侧,陈列着陈文确与陈六使的生平大事年表。林忠阳老师对我们讲起了陈氏兄弟俩的故事:陈家兄弟七人,排行老三的陈文确生于1886年,六弟陈六使出生于1897年,两人相差11岁。年轻时,都曾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公司工作,随后两兄弟创办树胶公司,取得成就,成为南洋当地著名的企业家。


顺着西式手扶楼梯走到二楼,迎面忽见一侧墙壁上画着一棵巨大的榕树。看见画中榕树,林忠阳老师感叹到,榕树是我们福建省的省树。我们的祖先认为,榕树可以保佑族人,像它的枝干一般儿孙满堂。榕树意喻叶落归根,表达了海外华侨对家乡浓浓的眷恋之情。


文确楼二楼,陈列着由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的全景图。陈忠阳老师说,陈文确曾被集美学校聘为校董,1913年陈六使曾就读集美小学。兄弟俩是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生前也像陈嘉庚先生一样为教育事业慷慨解囊,捐款支持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和集友银行。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文确先生还在家乡捐建同民医院、购买药品赠给村民。

陈列馆内展有陈六使先生创办南洋大学的历史。林忠阳老师告诉我们,南洋大学曾经是海外唯一的华文最高学府,尽管南洋大学办校只有短短25年历史,但它为保留中华文化、为培养侨居地人才做出了贡献。除了兴办学校,陈六使先生勇于捍卫华侨合法权益、积极为华侨争取公民权和废除当局语言限制的事迹也在文确楼展出,他推动华人融入了当地社会。

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继承和发扬了祖辈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精神,虽然旅居世界各地,但他们造福桑梓、报效社会的理念不变。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先后设立了集美区李厚公益基金会、集美社陈永和基金、集美第二小学素香奖教奖学基金、集美社陈嘉麟奖学基金、集美社陈六使后裔公益基金,致力于奖学、助教、济困,累计捐资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并资助建设了集美师专图书馆、集美大学“陈文确陈六使图书馆”、“永和楼”、“嘉麟楼”、集美二小“永进楼”、“素香楼”等。

2006年起,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连续13年组团返乡颁发济困、助学、奖教基金。这两年因疫情无法回来,心系家乡的他们,特地委托乡亲照常颁奖,陈氏家族后裔陈嘉谋还坚持每年牵头募集5万元充实基金。颁奖仪式以录像方式与海外分享,陈永和外甥魏达人去年在收看族亲学子代表陈诗颖的发言后有感而发,“讲的是厦门话,听了非常亲切,看了流目屎垢。小时候她得过助学金,如今已是厦大博士生,并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学习经验。取之社会回报社会,逝去的舅公看到如此有上进心的国家幼苗,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在今年11月20日刚刚举办的三项侨捐基金颁奖中又发放120100元,有25名病患族亲获李厚公益基金资助50000元,25名低收入家庭在校生获陈永和基金资助30000 元,22名中高考前三名及考取研究生的族属子女获陈嘉麟奖学基金奖励40100元。

家书连通游子心 祖屋成为华裔的“家”文确楼门口立着一个绿色大邮筒,陈忠阳老师说, 2017年10月,这栋老侨房设立了国内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邮局——嘉庚邮局,可邮寄信件,常年开展常规邮政业务。邮局邮编为“361021”,其中,“36”是厦门邮区代号,而“1021”,与陈嘉庚先生诞辰月日的数字相符。陈六使先生后裔陈锡远受聘为嘉庚邮局的荣誉局长,在揭牌仪式现场点赞说:“它将成为加强文确楼与外界交接的桥梁”。的确如此。自成立以来,嘉庚邮局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融合了侨乡文化的家信、邮品,把嘉庚精神、华人文化传播到海内外。

修缮一新的文确楼和设在楼内的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嘉庚邮局,不仅成为人文集美的新景点,成为南洋大学校友会中国联络处,更成为连接海内外侨胞、南大校友、集美乡亲的桥梁。林忠阳老师说,10月21日是陈嘉庚诞辰的日子,基本上,每年这个月份,包括清明节,陈氏后裔都会从海外回来祭祖。这两年疫情影响无法出行,他们也会打电话回来问候。他们对故乡的感情,时刻没有断掉。

2015年11月22日至25日,为纪念南洋大学建校60周年、缅怀校主陈六使,近400名从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地的南洋大学校友及其眷属齐聚厦门,来到集美。他们走进了融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的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聆听校主陈六使的生平故事,了解闯荡南洋的奋斗历程,无不眼泛泪光,留影怀念。

2016年 6月 19日,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人陈嘉禾、陈嘉福兄弟组织了第二代至第五代共30名成员返乡省亲,先后参访了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陈嘉庚纪念馆、集美陈氏大祖祠、集美二小等地,并探望了乡亲。在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年届89岁的陈永进夫人黄丽珍指着族谱图,对孙辈、曾孙辈详细说明哪是祖父、哪位是曾祖父,以及他们热爱家乡的事迹。

领队陈嘉禾说,一家人分别从挪威、美国等地到新加坡会合后回到祖籍地集美,还要到天津、北京等地参观,就是要让儿孙辈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国、记住自己的故乡。





联系我们
  • 手 机:13521205815
  • 电 话:010-63517989
  • 邮箱:dahanhualang@163.com
  • 地 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105

扫一扫加微信

13521205815

欢迎来电咨询

首页 名家索引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古旧书画 西洋艺术 古玩杂项 疑似真品 大瀚藏品